社会实践
“植梦”成长陪伴行动,传统工艺赋能乡村教育
时间:2025-05-04点击次数:作者:杨玉娇 李雨欣审稿:宋三多

当染料遇上素白帆布,传统扎染技艺邂逅乡村孩童的书桌,一场关于爱与文化的双向奔赴在春日里悄然展开。4月2日至4月28日,由yl23455永利官网团委主办、学院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建设中心联合永利官网地址研究生支教团承办的“植梦”成长陪伴行动——“扎染绘梦,筑梦童行”志愿活动在成都校区落下帷幕。志愿者们用双手编织色彩,以镜头传递温度,为雅安市石棉县七一中学、城北中学的孩子们送去了满载心意的“成长礼物”。

一块帆布的“山海约定”:从成都书桌到山区书包

在群山环绕的石棉县,七一中学和城北中学的课桌上,常常堆满了课本、文具与生活用品,简易的收纳方式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显得局促而凌乱。而在百公里外的永利官网地址成都校区,一场关于“收纳魔法”的计划正在酝酿——志愿者们要亲手制作扎染帆布收纳袋,让蓝白相间的传统纹样成为孩子们整理生活的好帮手。“这些袋子不仅能装下物品,更能装下他们对美的向往。”活动负责人杨玉娇表示,选择扎染工艺,正是希望用非遗的独特魅力,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看见传统文化的窗。

蓝白之间的创意课堂:00后志愿者的“染布初体验”

3月28日的扎染现场,志愿者围坐在一起,手中的橡皮筋与棉线化身“魔法棒”,在帆布上缠出花瓣、格子、螺旋等造型。“原来扎染不是简单染色,捆扎的松紧、染料的浓淡都会影响图案!”第一次接触扎染的志愿者叶睿桐一边给布料“扎小辫子”,一边感叹传统工艺的精妙。染料在白布上晕染开时,有人惊喜于“冰裂纹”的自然天成,有人专注调配渐变色块,原本素净的帆布渐渐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图案——有象征希望的太阳纹,有灵动的波点组合,还有用线条勾勒的小动物轮廓,仿佛把春天的生机都“染”进了布料里。

镜头里的文化课堂:川农学生成为“非遗小讲师”

除了亲手制作收纳袋,志愿者们还化身为“微课主播”,在镜头前分享扎染背后的故事。有人带着观众“云”体验从扎结到染色的全流程,有人科普扎染“绞缬”工艺的历史渊源,还有人结合自己的创作过程,讲述劳动中的思考:“每一道捆扎的线都是伏笔,拆开时的惊喜就像开盲盒,这是传统手工艺的浪漫。”这些时长3-5分钟的短视频通过网络送达石棉县的课堂,让孩子们不仅能用上漂亮的收纳袋,更能跟着志愿者的讲解,了解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

一场未结束的“植梦之旅”:让爱与文化持续生长

4月19日,150份满载创意的扎染收纳袋被仔细打包,寄往石棉县。4月28日,这些收纳袋被发放给山区孩子们,成为他们书桌上的“新朋友”。教室里,整齐排列的课桌椅间,孩子们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高高举起手中的扎染收纳袋。深浅不一的靛蓝色、明丽跳跃的橙黄色、温柔梦幻的粉紫色……色彩斑斓的收纳袋在阳光下交织成绚丽的画布。小雨在感谢信中写道:“收到扎染收纳袋超级开心!它小小的,刚好能塞进我的书包夹层。我要把英语单词卡片装进去,这样随时随地都能学习,也能记得你们的鼓励!”据学校老师介绍,收纳袋不仅成为孩子们整理文具的“小帮手”,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浓厚兴趣。而对于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来说,正如活动发起者李雨欣所言,“植梦”不仅是种下物资帮扶的种子,更是让非遗文化的根系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让山区孩子在感受温暖的同时,看见更广阔的文化天空。

当扎染帆布在阳光下晾晒时,蓝白相间的纹路随风轻晃,像是在勾勒一幅关于希望的画卷。这不是终点,而是“植梦”系列活动的起点——未来,yl23455永利官网还将继续以志愿服务为纽带,让更多传统工艺与乡村教育碰撞出温暖火花,让每个孩子的成长路上,都有文化与爱的陪伴。